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新力置地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新力置地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新力金融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新力金融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標題:誰在狀告新力?

誰在狀告新力?

  來源:樂居財經

  編者按:在地產暴雷聲中,房企們在自救,同時承受著大量的追債和訴訟。樂居財經特別推出《誰在狀告》係列,試圖還原房企與相關產業鏈之間的是非曲折。本期推出係列③:誰在狀告新力?

  文/樂居財經 呂秀倫

  張園林已經“消失”130天了。自從2021年9月19日,他在約80人左右的債券持有人微信群中,留下一句簡短的文字後,便匆匆退群。

  在之後的4個多月時間裏,他成為地產圈“躺平”老板的典型代表,不僅不積極與債權人、金融機構溝通,想辦法解決問題,連內部員工都不知道他的行蹤。

  對他和新力,資本市場顯然已經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新力控股集團(02103.HK)的股票停牌,目前股價維持於0.5港元/股,市值僅17.85億元。

  作為江西房企中的黑馬,新力從2010年創辦到千億業績,僅用十年的時間即做到,堪稱“神速”。作為掌門人的張園林,年僅43歲就成為千億上市房企老板。

  為了衝擊千億,新力采用“120天啟動開發、180天達到預售標準”的高周轉開發模式。高周轉下積藏了巨大風險,一旦遭遇不測,資金鏈便會崩塌,直至去年新力遭遇中秋“劫”,暴雷序幕就此拉開。

  2022年開年,一筆巨額股權凍結壓得新力地產(全稱“新力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喘不過氣。1月4日,新力地產所持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20億元股權被凍結,對應持股比例為80%。

  而這僅僅撕開了新力股權凍結、被執行人的一個口子。目前新力地產作為被執行人,股權凍結多達26起,其中不乏億元級別股權凍結;成為被執行人達9起,被執行總金額高達18.61億元。

  無論是股權凍結,還是成為被執行人,與之相關的便是司法案件。

  樂居財經查詢獲悉,截至1月28日,與新力地產相關的司法案件達106宗。其中,在債務違約的2021年,它涉及的司法案件就達44宗,商品房預售、合同、金融借款、建設工程施工等多種糾紛案摻雜其中,案由多種。

  進入2022年,勢頭依舊不減,截至1月26日,新力地產就涉及司法案件15宗,近乎每兩天新增1宗案件。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迎接不暇”的開庭公告,隔三差五就單日新增1-3份。截至1月26日,新力地產所涉及訴訟的開庭公告已達52份,有些訴訟的開庭時間表甚至排到了4月中旬。

  蜂擁而至的供應商

  去年8月13日,項目施工方“成都建工”在南昌新力城小區大門上貼出一則《停工公告》。

  告示中提及,其承建南昌新力城三標段主體及配套建設,項目已完成大部分工作量,已完產值約2.4億元,但開發商江西運發僅支付金額1.4億元,目前仍拖欠4000萬元工程款未支付(不包括工程結算款)。

  故造成成都建工無法支付下遊單位材料貨款及農民工工資。“2021年7月16日後,供應商已停止供貨、農民工罷工。我司被逼無奈停工”。

  成都建工相關人士曾透露,“18年年底開始建(施工),19年開始拖欠,到了2020年,基本上19年年底拖欠的是相當厲害的,應付的都是差我們幾千萬。後麵就是付一點點,人工費都不夠”。

  這僅僅是新力拖欠供應商款項的一個縮影。

  去年年末,振華集團(昆山)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振華建工”)一紙申請訴前財產獲得法院通過,劍指六家公司,包括昆山萊克斯投資、泰州新亨力房地產開發、泰州奧博房地產開發、蘇州新力力創房地產、新力地產、江西新力企業管理。

  其中,前四者為新力地產旗下公司,江西新力企業管理則為新力地產唯一股東,持股100%。而振華建工作為新三板上市企業,主營業務涉及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地基與基礎工程專業承包等業務。

  振華建工與新力地產出現的不快,大概率與新力地產項目公司施工有關。最終,法院查封昆山萊克斯投資、泰州新亨力等名下價值450萬元的財產。

  在此之前3天,蘇州榮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榮帆建工”)同樣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被申請對象仍是上述與新力地產相關的6家企業。最終,法院判決查封該6家企業名下價值260萬元的財產。

  在新力暴雷後,這樣的訴訟並不罕見。此前合作得越密切,後續就越容易產生間隙與糾紛,它與地產上下遊產業鏈供應商之間的愛恨情仇,不斷上演。

  去年11月,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宏發建設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凍結昆山萊克斯投資、泰州新亨力房地產開發、新力地產價值約364萬元的財產,最終宏發建設如願以償。

  此外,東方雨虹旗下上海東方雨虹防水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也加入了維權大軍。去年12月底,新力地產及張園林作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約1.57億元;緊接著今年開年,張園林還因此被限製高消費。

  如今,在新力地產未來並不明朗局勢下,諸多企業紛紛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例如,身份為原告的有,南昌智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蘇寧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業如天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恒澤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等。

  但追債並非全部針尖對麥芒,在案件出現轉機,供應商還是在乎與新力地產之間的關係,他們便會撤回訴訟申請。

  例如,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廣東澤天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將新力地產,及旗下控股公司惠州市朗钜實業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並於去年10月立案。不過,最終,雙方並未走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廣東澤天建築工程撤回了訴訟請求。

  明哲保身的金融機構

  在風調雨順時,你好我好大家好,房企可以借助財務杠杆衝規模;但一旦遇到環境突變,金融機構則最先把“傘”收回來,迅速切割風險。新力在暴雷後,更是深有體會。

  去年9月,因信托糾紛,光大興隴信托將新力地產等6家企業訴至法庭。最終,法院判定在2.539億元範圍內,查封、扣押、凍結光大興隴信托已提供的被申請人名下財產。

  如出一轍的是,次月,因信托糾紛,光大興隴信托、南昌善卷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將新力地產、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上訴至法院。最終判決凍結5家企業銀行存款約14.64億元,或者依法查封、凍結、扣押上述被申請人的其他等值財產等。

  除了光大興隴信托,加入維權隊伍的還有萬向信托。因金融借款糾紛,萬向信托將南昌順泰置業有限公司、新力地產、江西和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樂居財經查詢,南昌順泰置業由江西聯正置業有限公司、李海文各持股70%、30%;股權穿透可知,江西聯正置業由李愛英、李海蓮各持股97%、3%。可見,該公司與新力地產並無關係。

  不過,從變更記錄來看,新力地產旗下企業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曾是南昌順泰置業大股東,持股70%。去年9月,新力置地投資悉數退出該公司全部股權,江西聯正置業全部接盤。

  除了信托,與新力對簿公堂的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

  去年年底,法院刊登一則公告顯示,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中國光大銀行惠州分行將新力地產,以及其旗下公司深圳市華創盈達房地產有限公司、惠州市華創盈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同時根據法院刊登日期,去年11月、12月,光大銀行惠州分行至少3次將包含新力地產在內的企業告上法庭。

  不僅是光大銀行,去年12月,法院一則送達公告顯示出,中國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將惠州市湯普實業有限公司、新力地產訴至法庭。同月,根據開庭公告顯示,中國民生銀行合肥分行還將肥力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肥新力力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新力地產訴至法庭。

  加入維權隊伍的銀行還有平安銀行。去年11月立案信息顯示,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平安銀行成都分行將包括新力地產在內的4家企業訴至公堂。

  進退兩難的個體

  麵對新力地產的債務違約,拖欠工程款,隨之便波及到新力各地在建項目進展,這就牽扯到無辜的購房者群體。

  例如,受南昌新力城停工影響,曾引發了該項目業主大規模維權。事實上,該小區第一期已經收房,但由於大產證被新力抵押,業主們無法辦理產證;第二期何時能交付則是一個問號。

  這不是個案,新力全國多個項目停擺,例如,新力禧園、琥珀園、象湖灣等多個樓盤也出現了認籌金不退款、施工停工、拖欠房產證等問題。

  去年新力暴雷後,位於增城的新力海石洲悅,曾緊急叫停中介帶看,業內人士稱,“這種位於荒郊野嶺的樓盤,失去中介約等於營銷體係崩坍”。更有消息稱,項目現場已不見施工人員。

  另外,位於花都的新力荔紅花園,曾有網友發帖谘詢施工進度。可見背後入手了的業主,也是懸著一顆擔驚受怕的心。

  新力曾在惠州拿下多個項目,這也成為新力暴雷後的重災區。市場傳聞稱,新力位於惠州的項目過半已停工。

  此前2020年底的裁判文書顯示,新力地產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因逾期交付被業主集體告上法庭。

  其中,李明(化名)於2018年5月與惠州市均城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均城投資”)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約定購買惠州大亞灣新力上園。本應在2020年2月20日前交付商品房,結果直到2020年6月30日才竣工驗收,於2020年7月23日才取得房屋測繪報告。

  據業主反映,新力上園未修有出入道路,不能正常通行,嚴重影響居住,導致案涉房屋不滿足交付條件。與此同時,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應當對均城投資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樂居財經查詢獲悉,江西新力置地投資有限公司係均城投資唯一股東。最終,業主的大部分訴求得到了法院響應。均城投資需向李明支付逾期違約金約2.93萬元,江西新力置地投資則需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與該案雷同的案件至少有6起。

  除了無辜業主盼交付外,新力還出現大規模裁員、降薪現象。對此,新力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具體事宜不便回應,但降薪傳聞確有發生,普通員工比如經理減少40%,主管減少30%。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